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5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863篇
林业   507篇
农学   504篇
基础科学   868篇
  1800篇
综合类   2155篇
农作物   198篇
水产渔业   239篇
畜牧兽医   356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44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462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Plants are often subjected to periods of water stress. There are little data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the forage species Plantago lanceolata and Cichorium intybus. In two pot experiments with P. lanceolata and C. intybus,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under optimum, dry, and very‐dry water treatments with weekly, fortnightly and 3‐weekly defoliation intervals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under optimum and very‐dry water treatments were measured. A third experiment compared the rooting depths of P. lanceolata and C. intybu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oth P. lanceolata and C. intybus can survive and continue to grow under water stress conditions with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being attributable to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oot mass, taproot diameter and shoot mass fraction) rather than differences at a physiological level.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plantain may be more productive under moderate drought due to its greater shoot mass fraction, whereas chicory may be more productive and persistent under severe drought due to its greater root mass, taproot diameter and root depth under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82.
针对宁夏惠农区渠井用水比例失调,导致地下水越过适宜埋深造成次生盐渍化的问题。选择惠农区李岗村为试验区,在概化试验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双重节点方式对地表水地下水模型进行耦合,在每个时间段对两者进行联立同时求解,通过HydroGeoSphere进行模型的计算求解,率定和验证模型中的水文地质参数。并通过建立的模拟模型,适时调整用水比例,得到在生态安全埋深下,渠井用水最优比例。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研制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 并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的联合抑菌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预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液主要成分含量;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口服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口服液、5%牛至油溶液及1%博落回溶液对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对5%牛至油溶液与1%博落回溶液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最优配方为: 5%牛至油, 1%博落回提取物, 25%增溶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 0.02%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余量为水。口服液中香芹酚的含量为42.59 mg/mL, 血根碱含量为6.51 mg/mL。口服液对4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9、16.4、23.7和17.0 mm, MIC分别为3.125、3.125、1.5625和1.5625 μL/mL, MBC分别为12.5、6.25、3.125和3.125 μL/mL; 5%牛至油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25、12.5、6.25和100 μL/mL, MBC分别为100、50、25和>200 μL/mL; 1%博落回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6.25、12.5、3.125和6.25 μL/mL, MBC分别为50、25、6.25和25 μL/mL。联合药敏试验表明, 二者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起相加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 对粪链球菌为协同作用。【结论】 试验制备了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溶液剂, 该制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86.
对灰铸铁的研究现状和生产中的一些新技术做了评述。重点介绍了高强度薄壁灰铸铁的生产现状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先进的制造手段在灰铸铁生产中应用所取得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87.
根据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特性 ,建立了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零惯性量数学模型 ,并将其与优化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确定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的优化模型。实例计算与方法验证表明 ,该方法能够简单而有效地确定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该研究成果为膜孔灌溉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摘要:通过测定人工模拟干旱缺水条件下,不同浓度硅处理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蓝宝石(Sapphire)总蒸散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草坪质量、根干质量、根活性指标变化,研究了硅对干旱胁迫条件下草地早熟禾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的总蒸散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草坪质量、根干质量、根活性较对照(充分灌水)明显下降,而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上升。在对照处理下,各浓度硅对总蒸散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草坪质量、根干质量、根活性、叶片相对电导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干旱胁迫下,硅能明显促进草地早熟禾总蒸散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草坪质量、根干质量、根活性升高,促进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下降,且以浓度为2.14 mmol/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9.
以苹果鲜渣为原料,利用嗜酸乳杆菌发酵其浸提液,以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RSM)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嗜酸乳杆菌发酵苹果渣浸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为1:8~1:10,100℃浸提50~60 min,过滤,添加1.56%酵母粉,1.54%乳清粉,发酵28.14 h,活菌数可达到5.24×109 cfu/ml。  相似文献   
90.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液体发酵黑盖木层孔菌菌丝体产量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筛选,确定影响菌丝体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玉米粉、麸皮和VB1。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黑盖木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分中玉米粉为65 g/L、麸皮为49.31 g/L、VB1为214.61μg/L时,菌丝体产量预测值为10.75 g/L,最佳条件下菌丝体产量可达11.16 g/L,预测值与验证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